HONOR 早前邀請香港媒體到訪北京進行媒體,讓香港媒體能夠更深入了解品牌的 AI 發展及未來規劃。《男士通信》的記者因此帶著本文回歸……

百億 AI 領域展開?
HONOR 北京技術中心直擊
揭示品牌未來的手機策略

也許不說不知,近年在香港持續曝光的手機品牌 HONOR ,一直廣受市場用家支持,據知其手機市佔率已是全港頭三位之列,去年發佈的多款手機產品亦包含了高、中、低階產品線,加上如智能手錶、耳機、Notebook 等電子產品分類,讓品牌早已是不能忽視的強大勢力。說到他們最近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題作,自然是與吳君如在線上線下搞出「收到詐騙電話事件」的破格宣傳,也令 AI 換面此一技術成為新聞。這些宣傳與高調的推廣,以十分粗暴的方式令大家知道在今時今日,AI 與手機的關係已是密不可分,無論是簡單如「影相執相」,或是以 AI 辨識視像有否類似 deepfake 技術,HONOR 在此領域其實早早就做好準備。早前品牌邀請香港多家媒體代表,參觀其位於中國北京的技術中心,並與 HONOR AI 產品規劃高級總監房增華先生進行了一場簡單的訪談。而《男士通信》亦有幸參與是次活動,令人驚嘆的不僅是品牌的多種開發技術已是全球一線水平,還有他們對於 AI 的前瞻性,甚至提起「似乎」是代表著不同國家爭競的 ChatGPT 與 DeekSeek 他們都有正面回應。--且容許我們站在科技記者的立場,單純客觀看一看中國手機的技術及 AI 手機的未來。
《男士通信》記者這次受邀前往北京,參觀全球知名智能設備品牌 HONOR 的技術中心,位於北京的 HONOR 技術中心是一座集研發、測試與創新的綜合性基地。據品牌的技術人員介紹,這裡整合了超過十項專業實驗室集群,涵蓋從核心器件開發、生產流程優化到極限場景驗證的全鏈條技術體系。參觀過程中,媒體團首先來到器件測試實驗室,見證了業界首創的10K級批量認證系統。這個系統能夠對從米粒大小的電阻電容到百瓦功率IC進行全環境參數測試,精準度令人驚嘆。技術人員透露,這項技術幫助HONOR在電源管理器件領域取得突破,例如將電感高度壓縮至0.65毫米,為旗下旗艦產品Magic V2實現了僅0.15毫米的機身減薄紀錄。隨後,媒體團參觀了慣性實驗室,這裡配置了航天級三軸轉台和5-50kHz超高頻振動台。HONOR更首創了MEMS器件帶電批量測試平台,使其成為國內唯一具備航天級慣導器件驗證能力的智能設備廠商。這一技術的應用,讓HONOR產品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,充分展現了其對品質的極致追求。此外,我們還參觀了其產品測試實驗室,讓媒體了解每款設備在上市前需經歷的嚴苛測試流程,從耐用性測試到極端環境模擬。不過由於涉及不少品牌私隱,這次其實是無法拍攝,內部的機器只能用新聞相表達。比較大的感想是,本以為類似這些「參觀汽水廠」的活動應該都會經過一層粉飾,事實卻是在現場看到不少「日常生活」的跡象,例如突然會有支喝了一半的水、員工寫字檯的角落位有看得出來的灰塵、甚至也有些根本沒有在運作正在維修檢測的機器等,足以顯示到那地方的確是活生生的辦工室/工作室。

參觀結束後,媒體便與 HONOR 的高層之一房增華(Eric Fang)先生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訪談。作為 HONOR AI 產品規劃高級總監,Eric 詳細闡述了公司在AI領域的戰略藍圖。他表示,HONOR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00億美元,推動AI技術從智能終端到生態系統,再到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三階段發展。「第一步是讓設備更聰明,」Eric 說道,「比如我們的手機已經能通過AI預測用戶需求,像提醒航班時間或推薦餐廳。第二步是打造一個智能生態,讓不同設備之間形成協同效應。最終,我們希望實現AGI,讓AI不僅是被動執行指令,而是主動為人類服務。」當問及香港市場時,又特別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,擁有獨特的科技應用場景與消費需求。「我們很重視香港用戶的反饋,例如,香港人注重效率和隱私,我們的AI產品會特別強化數據安全與快速響應能力。未來,我們也希望與香港本地企業合作,探索更多AI應用可能性。」至於有關用戶私隱方面又如何?他則認真地表達作為全球有名的手機品牌,承諾將此視為核心責任,並反提出五項原則,包括僅收集必要數據、高強度加密技術、可以的話會優先在設備端完成而不上傳到雲端、上傳雲端的數據經去私隱化處理並會在任務完成後立即刪除,最後則是與全球的相關夥伴合作,並確保符合各地法規。而在最後的最後,關於近期 AI 熱話之一的 DeepSeek 會否出現在香港版,Eric 則只客套表示正在評估,沒有很具體的肯定。

這是很長、而且毫不相關的總結
不僅是手機,任何地方,也許我們都無可避免地將會被 AI 「入侵」,就如這篇報導一樣--是的,這篇報導的核心是用 AI 寫的。包含這篇報導在內,其實《男士通信》早在去年年尾,已經在測試是否能夠利用 AI 去「消化」新聞稿後再寫出有自己風格的文章及報導,事實上,由於人手及資源問題,我們自己寫的文章與及直接複製新聞稿的文章,一直都是50/50並維持了一段時間,特別是有新聞時間性的稿件,幾乎都是複製貼上,好讓新聞不致變成舊聞,「手作」的部份只限於相片後期處理方面。為何前面說的是「核心」?皆因經過這段時間的測試,又用過不同的模型,AI 寫作能力雖然極快極高,但始終無法寫出令人滿意、我們認為有風格的文體,無論「餵」多少《男士通信》的文章給 AI,它還是會依循一種「一睇就知係AI寫」的風格做量產,因此只能利用 AI 寫出核心,再花時間簡單彫琢。人手寫作不同 AI,我們會刻意地令文章「錯體」,令文字的拼湊不那麼刻板,簡單舉例,將名詞當形容詞、主語代詞次序調轉,甚至亂用(但合理地亂用,例如祝人出入平安,大家都知有很多意思)成語去增強趣味,有時都是撰文者的刻意為之(錯字唔計),但 AI 是不懂這些操作的。
在結語寫這麼一大篇完全和主題及 HONOE 完全無關的事情,是因為希望可以在和 AI 相關的文章中多多少少滲入一些個人想法。最後,在這次的 HONOR 媒體之旅中,其實有這麼一件我想品牌方不會想我分享的事情:話說當我們在機場拍攝團體合照進行留念時,背景的廣告板,剛好是另一個手機品牌的超大型廣告,沒有辦法可以避開,結果最後有同行的記者十分機智,靠著 HONOR 手機的 AI 功能,用不到 3 秒便將相片入面那個廣告板變成 HONOR 的廣告。
本文就在這裡作結。
發表迴響